陈吉宁:逐步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来源: 人民日报政务 2017-08-09 18:48 点击:

  原标题:逐步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访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方面工作都迈出了积极步伐,取得重大进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建设好、管理好大国首都?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

  首都工作有三方面特殊重要性

  记者:作为北京市代市长,您如何认识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陈吉宁: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今年2月24日,总书记进一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理解,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上的责任担当。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时时处处讲政治、顾大局,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把握首都特点,担负起义不容辞的国家责任,坚持“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履行“四个服务”基本职责,使首都的发展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进程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相匹配。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要坚持首善标准,立标杆、树旗帜,努力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首都稳,全国稳。要以绝对安全为底线,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二是转型发展上的率先示范。紧紧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将城市发展聚焦到首都功能的实现上。坚持创新发展,全力推进首都经济转型,率先走出一条内涵集约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群共同发展,努力探索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和谐宜居的典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从群众需求出发考虑城市发展,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对标国际一流,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努力成为一个有质量、有品位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记者:北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患上了“大城市病”,请问近年来在城市病治理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成效?

  陈吉宁: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非首都功能过度聚集。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打出治理“大城市病”的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格有效控制了增量。同时,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836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912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421家,部分学校医院疏解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特别是今年我们把各个专项工作统筹起来,实施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半年来拆除违法建设3057万平方米,整治“开墙打洞”2.1万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汽车| 教育| 健康| 图库| 创业| 科技| 民声| 扶贫

北京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北京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