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当总出骗子的背后:根本是商业利益驱动
来源: 界面 2017-08-09 19:40 点击:

  为什么医药行当里总出骗子?

  马越

 

  这是一个充满套路的商业世界,当然,很多坑其实是我们自己挖的。本系列试图探索消费者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以及商家又是如何通过操纵我们的欲望来获利的。

  两个月前,一个叫“刘洪滨”的老太太火了:3年时间里,这名“专家”以9个不同身份出现在吉林、黑龙江、河南、西藏等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养生访谈类节目里,推荐的“药品”也五花八门,什么“苗仙咳喘方”“天山雪莲”“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

  当人们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著名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还有很多,他们时而是祖传秘方的N代传人,时而是著名医学专家,时而是某保健协会的会长,在全国卫视巡回演出般兜售医药保健品。

“刘洪滨”“刘洪滨”

  不仅仅在地方电视台里的健康宣传片里,在网络上,线下健康讲座中,虚假医药广告几乎无所不在。在这些广告中,往往充斥各种“高大上”的术语,比如“干细胞靶向治疗康复技术”、“波尔特细胞用糖疗法”、“百年御用秘方”、“藏药传奇”……总之让缺少医学专业知识的大众看不懂,又有奇迹般的疗效就对了。

  因为过多的虚假宣传和假医生,在许多年轻人心中,中医甚至与骗子画上了等号。

  其实只要你稍有科学常识,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难识破这些夸张的虚假广告。但究竟是什么让它们红红火火这么多年,尤其能在中老年群体中大行其道?

  百年历史的套路:神秘色彩和名人效应

  似乎这又是一个“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佐证。如果你穿越到一百年前的西方国家,会发现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西方的专利药广告从一诞生就充满了欺骗:专利药物(Patent medicines)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一个名为Richard Stoughton的人把他所推崇的一切治疗方法,都冠以“药剂(elixir)”的称号。从那个时候起,数千种假药就开始面向公众,在宣传的时候通常用各种伪科学支持。

  19世纪美国著名广告人克劳德·霍普金斯就是做医药广告起家的,他有一句名言:“我们这个时代最棒的广告人就是从医药行业训练出来的。”

  他们的广告套路可谓直击人心——把产品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让人们产生崇拜的心理,像上帝一般声称可以满足你内心对于奇迹般治愈的愿望。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汽车| 教育| 健康| 图库| 创业| 科技| 民声| 扶贫

北京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北京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