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土地制度中产权是关键 背后治理机制同样关键
来源: 经济观察报 2017-08-09 19:41 点击:

  土地背后的治理机制同样关键

  朱恒鹏

  坦率的讲,刚才听文老师讲有点失望。文老师的文章我几乎都看,说得可能有些不礼貌,我觉得进步不大,一直是拿着中级微观经济学的那套理论形成的政策建议来讲。产权私有很关键、私有以后市场化交易或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话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讲振聋发聩,放在今天讲都是共识。而且我们和政府官员私下接触,他们甚至讲得比我们还透彻。所以,我想现在最关键的其实不是告诉他们私有化很关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而是需要进一步思考,这套逻辑为什么一直不能彻底落地。

  我最近12年一直在研究医改。我逐渐形成一个认识,我们过去讲产权非常重要,一直强调私有化是关键,但医院这类机构,国际上通常都是非营利机构占主体。非营利机构有一个明确特征:产权是无主的,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私人。对于这些非营利机构,治理机制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制度安排。由此延伸到土地,文老师说土地是一个生产要素,这没有问题。如果再往下深化,土地这种生产要素,我个人至少认为的确和其他可移动的生产要素有差异。我想说的是,土地制度中产权是关键,能自由交易是关键,它后面的治理机制也是关键。

  第一,借用香港的例子,我觉得我们在纠结所有权时,也要看到所有权实际落地的机制和治理机制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第二,按照文老师讲的这套逻辑,农村土地私有,自由流动,自由交易,似乎适合大江南北,但是中国北方农民和南方农民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导致思想观念不一样。黄宗智讲华北农民和江南农民的那两本书,很典型地展现了这两个地方的治理机制是不一样的。在治理机制差异很大的前提下,不是简单的土地私有、自由流转就能带来一个很好的效果,结论其实不像文老师讲的那么简单。

  我个人是推崇产权明晰和市场化的,但是医疗这样的行业的确具有社会属性,治理机制可能比产权还要复杂。由此延伸到土地方面,我觉得也有类似的特征。

  关于赵教授的观点,以前在群里和他有过争论,我觉得赵教授是典型的国内现在一类学者的思维模式——事后根据结果倒推原因,但推出的原因不是真实的原因,尽管逻辑上可以自洽。为什么我们形成这样的土地政策?是因为这样的土地财政融资融得比较好。放到30年前,哪个伟大的学者或者伟大的决策者想出了这种融资模式?没有。是建国以后的国有土地制度让政府通过出卖土地,很容易就融到资金,然后出现了土地财政。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汽车| 教育| 健康| 图库| 创业| 科技| 民声| 扶贫

北京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北京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