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谈汇率:人民币贬值预期渐消 适时放松实需原则
来源: 界面 2017-08-09 19:40 点击:

  适时适度放松实需原则 完善外汇市场的重要一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人民币并未延续去年年底的贬值态势,反而出现了一定的升值。外汇储备也连续数月小幅回升,稳定在三万亿美元之上。这些都说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有所消退。

  国家外管局指出,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回稳向好,外汇市场供求趋向基本平衡,是近三年来平衡状况最好的时期。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然未完成,外汇市场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

  与前些年相比,我国近两年的跨境资本流动格局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人民币的资产属性大大增强,短期资本流动已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新形势,为中国的外汇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跨境资本流动新常态对外汇市场提出的要求,我国外汇市场需要在交易规则、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其中,是否应该放宽实需原则,以及如何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就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实行实需原则。在实需管理原则下,没有真实的贸易或投资背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主动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交易。但在现实中,实需的范围是在变化的。我们在跨境贸易栏目里面增加了债券投资,即债券通,这已经属于金融交易了,而非贸易。所以,我们就应该考虑,实需的内涵是否应该也包括真实的金融交易,而不只包含贸易的内容。实需原则虽然对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确保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安全,规避国际套利资本打进打出冲击境内宏观经济稳定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张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实需原则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有所体现。

  首先,严格的实需管理不利于投资者主动防范汇率风险。境内企业和个人均难以根据自身的汇率走势判断主动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对汇率风险进行规避。在企业实际运营中,贸易和投资计划的做出、合同的签署以及最终的资金划拨、结算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在实需原则约束下,企业在没有获得足以证明贸易和投资行为将真实发生的文件之前,无论其对市场走势持何种预期,都只能等待,从而被动地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价格形成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企业是当前我国对汇率走势最为敏感,汇率走势对其影响也最为直接的利益群体,其不能充分根据自身的市场判断参与市场交易的现实,实际上制约了人民币汇率充分反应市场信息的程度,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

精华推荐

首页 | 国内新闻| 房产| 财经| 美食| 娱乐| 汽车| 教育| 健康| 图库| 创业| 科技| 民声| 扶贫

北京新闻网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北京新闻网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